9月3日上午9:30,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在综合楼808室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第一章,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8.27“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与教材知识点融合展开集体讨论。本次集体备课会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吴志威主持,本学期任教《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参与集体备课会。
吴志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人生为了什么、该如何对待人生、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并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胡杏根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解大庆精神,结合视频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徐艳艳根据教材第一章最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相关内容,结合关于“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论述,在实践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大学生理解青年对党的事业的奉献,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熊慧将第一章第二节中的高尚的人生追求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结合。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人民立场是根本政治立场,力量源泉。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案例说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二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舞激励青年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最后,在第一章中提到的“与人民同在”引入李大钊的《青春》,帮助学生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将自己的青春与人民的紧密相连起来。
曾一丹从“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一点讲述的过程中结合“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青年的寄语,让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并在教学中加入“两个结合”的内容: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认识社会确立人生的目标;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进一步的引导大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刘帅帅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可以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投身于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回答正是因为他们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确立了高尚的人生观,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了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关系,再结合书上邓稼先的事迹来讲述人生观的这三个部分内容。
付云娇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融入到立德树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最终推动学生创造出彩的人生。并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建立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
段华梅在内容讲解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并结合“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进行备课,将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次集体备课会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8.27“两个结合”重要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做到了备出质量,常备常新。采用这种形式备课,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政课的理论阐述和学理分析效果,加强学生价值观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