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

【大国工匠】顾秋亮:给“蛟龙号”装眼睛

作者:中工网 时间:2022-06-06 点击数:

2015年电视节目《大国工匠》节目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两丝”钳工顾秋亮那双指纹已不清晰的手,给当时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为确保国家863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顺利安装,七〇二所抽调各部门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参加该项目的总装工作,顾秋亮为其中之一。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刻苦钻研,勇挑重担,成为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配组组长的不二人选。

2005年顾秋亮所在的“大型低噪音循环水槽”项目组荣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集体一等功”。而他本人2008年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荣获蛟龙号载人深潜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蛟龙号应用性海试先进个人;2014年他所在的“装配保障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2015年被评为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2016年获得全国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刻苦钻研 练就“两丝”绝技

工作四十余年来,顾秋亮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他平时就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进而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在工作实践中磨练了他的创新意识和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两个“丝”(一丝等于0.01毫米)。顾秋亮带领装备组实现了这个精度,人们都喊他“顾两丝”。

顾秋亮成为“顾两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1972年,17岁的顾秋亮高中毕业后进入七〇二所当钳工。一开始他觉得很苦,住在所里,1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师傅的耐心,加上自己要强的个性,终于让他静下心来练习基本功。

“平面锉平”特别费时费力,站得腿麻,锉得手酸。一块10厘米厚的方铁,花几个月才能锉磨成5毫米厚的铁片,每个角面上量起来都要厚薄均匀。“那段时间,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白天练,晚上下班后接着练。一边锉,一边琢磨,锉完了十几块方铁,用断了几十把锉刀,两年后,终于满师。他手上的活儿也开始有了灵性,做的工件得到了师傅的肯定。

一些工件机器加工后,还要手工锉或磨,否则精度达不到要求。而要将金属锉磨到“丝”的精度,对手上控制力的要求极高,顾秋亮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拿着一碗水去跑步,既要快,又不能让水泼出来。

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开始,顾秋亮正是从这些基本功中汲取着营养,也磨砺着自己的内心,为日后成功的果实耕耘出一片沃土。

义无反顾 始成“画龙点睛”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和同事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对于人体来说,眼睛是最为娇嫩、精密的器官,而潜水器载人舱的观察窗就是“蛟龙号”的眼睛。观察窗的玻璃异常“娇气”,不能与任何金属仪器接触。因为一旦两者摩擦出一个小小的划痕,在深海几百个大气压的水压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直接危及下潜人员的生命。因此,安装载人舱观察窗的玻璃,也是组装载人潜水器里最精细的活儿。

在整个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除了依靠精密仪器,顾秋亮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靠眼睛看、用手反复摸,最终使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达到70%以上,达到了密封性要求。

2009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拉开了海上试验的序幕。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已是五十多岁的他,克服严重的晕船反应和海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等诸多困难,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每年近数十天(最长时间达100余天)的海试中,为蛟龙号保驾护航。2009年至2012年,四年的海试他一次都未落下。

海上试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顾秋亮经常不得不忍受烈日的炙烤,在60多度高温的甲板上挥汗如雨,完成一次次拆卸、安装、维护保养工作。蛟龙号内部的操作维护空间比较狭小,顾秋亮常常需要在里面钻进爬出,有时甚至只有一只手能伸进去的地方,他也必须坚持完成设备的拆装和维护。四年海试,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然而顾秋亮却从未有过抱怨,始终冲在前面,甘之如饴。

在海上试验过程中,常常因为气象、技术等多种因素,需要抢时间、抢海情,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多年的海试,顾秋亮已记不清历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顾秋亮说:“在海上工作生活确实很苦很累,但我感到很兴奋、很自豪。不管是晚上加班到半夜还是早上五点半起床保养潜器,不管日晒还是雨淋,我感到很光荣,能为海试出一份力,我很骄傲,因为在祖国的深潜记录中有我的汗水,光荣!”

“蛟龙”入海 尽显英雄本色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整装出发,向着7000米的极限深度发起挑战,顾秋亮这位老将再次随队出征。然而刚刚启航,一个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被紧急告知了顾秋亮——他的老伴儿生重病住院了。

一面是相伴数十载的亲人,一面是伴随其成长成熟的蛟龙号的“成人礼”,跟随海试队南征北战多年,从未因工作上的困难皱过眉头的顾秋亮犹豫了,这位皮肤黝黑的“老战士”眉头锁成了一团。船上同室居的高级工程师姜磊说,顾秋亮本来是船上的“开心果”,但那一次看到他流泪了。

“一路走来,我精心呵护着它,伴随它成长,为它整理行装、包扎伤口、精心手术、穿上新装,看它踏上征程,我希望能够亲自护送它完成其”成人‘前的最后一次考验。“经过彻夜未眠的剧烈心理斗争,他说服自己出征”前线“。由于船在海上,电话也不通,顾秋亮只有等待。“他把心态调整得非常好”,那种顾全大局的精神,姜磊用了两个字,“钦佩”。

在做出抉择后,这位倔强的汉子将对亲人的牵挂深深埋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海试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一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英雄“风采。

一把锉刀一握就是40余年,一头黑发如今已是霜白,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众多重大装备研制任务的顾秋亮也早已退休。但退休后的他仍心系科研生产,被单位返聘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要强大,成为一个海洋强国,要有更多的工匠将图纸变成实物。人的天赋有大小,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对国家和自己都要负责任。”据介绍,仅在七〇二所,顾秋亮就先后带了多位徒弟。顾秋亮表示,将来即使不能带徒弟了,他还是会给更多的学生讲一讲工匠的意义,将工匠精神植入他们的心中。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中共bet5365最新线路检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