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本站首页 >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 学研动态 > 正文

第32讲:从本土元素到国际风格(二)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2-2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第二部分:设计师的国际化视野

杨超教授的作品不仅有明显的中国元素,而且还有很浓厚的国际化的设计表达成分。他将中西文化巧妙融入设计作品,通过作品“翻译”让西方人看懂中国文化。这样的传达理念源于他留学德国和芬兰时对“什么是设计”的新的思考结果。杨超教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生动的个人设计案例为师生们讲述设计的点滴“故事”,分享创作理念和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第一:欧洲的设计与再设计表达,将材料进行再利用,把传统工艺与时俱进成一个新的现代性的工艺。

第二:以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设计表达,用情感的传达,审美,图文识别性以及版式的风格在设计一个新的作品。

第三:国际视野下看设计,将中国双流校标与世界QS100强校标进行对比。


第四:把海报做的不像海报,跳出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实现跨界将视觉传达借助其他的科学手法来呈现出来。

第五:废品也是一种作品,以2019年的蚂蚁金服为例,告诉大家做坏的陶瓷一是一件美丽而又有趣的作品。

第六:视觉传达设计的跨界,提升设计师和设计品的价值。

第七:作品投稿到国内外设计竞赛,好的作品需要推广,好的设计师也要推广。

第三部分:刘院长的讲话

杨超教授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国元素如何能以当代设计的语言和手法来进行“翻译”,让西方人能够理解并认同和接受中国的文化。而他的设计恰是将中国文化进行“翻译”,以使他们能够看得懂,并产生兴趣,坚定了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做一个国际化设计师的目标。

杨超教授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奋发有为,立志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化设计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张火萍
审核:刘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