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朱梦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去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在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各地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改革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
创新,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院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主题。
有的放矢 烹饪“好吃”的思政营养大餐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我们输送给青年学生的思想营养、精神营养,再有营养的教材,如果味道不好,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意吃。”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看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在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的这一比喻,不仅颇为生动,而且一针见血。“要口味好,先入‘口’,才能‘入脑入心’。”郑强说。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强(左二)、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右二)、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右一)作客中国青年网两会大家谈活动,深入讨论高校体制改革。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被学生所接受,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高校思政课必须针对学生的需求做实证研究,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青年一代在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同时,也逐渐迷失于信息爆炸的困境。周洪宇坦言,“尽管我们加强了网络管理,还是有一点防不胜防。”在他看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给高校的思想引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预防性的引导工作必须要做,要让学生们学会区别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不能被信息所束缚,成为信息的奴隶。”
“高校思政教育教给孩子的,不是讲一个事例,而是讲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对于互联网上纷繁芜杂的信息,灭、堵都不是办法,需要青年自身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文化判断力和是非判断力是甄别网络信息的重要因素,郑强认为,这也正是高校思政教育必要性的体现。“这好比学习音乐,可以听别人唱,但手把手相传的课堂教育,才会使学生从专业上、思想上沿袭‘正宗的流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徐利德 摄
善用“网红” 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建立网络公众平台与学生互动,《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文更是获得疯狂转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张明明通过网络发文《混世魔王马克思》,用幽默率真的语言将深奥哲学重新演绎。
江南大学教师唐忠宝推出校园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解读时事政治,品味人文哲思,为青年传播正能量。
各地高校不断涌现出的创新模式,正重新定义高校思政课的“正确打开方式”,让大学生们直呼“厉害了我的思政课!”
郑强认为,网络时代不单单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的严峻考验,更是提高思政教师水平的最好机会。“应该把注意力从硬件和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对教师自身水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