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召开第四次中心学习组会议
常务副校长徐征作“谈谈大学教育的管理”的中心发言
为了使全校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大学教育管理的认识,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发展,元月七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了第四次中心学习组会议。校党委书记汪忠武,常务副校长徐征,副校长王继承、李存益,校长助理唐丽莉、张敏和各学院、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校党委书记汪忠武主持会议,常务副校长徐征作“谈谈大学教育的管理”的中心发言。他发言的内容为:一、关于大学,二、关于大学的教育管理。
关于大学,他引入名人名句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感概良多。他说,说到大学,一般人们极易从字面上联系到物化的“大”,刚性的“大”,如校园占地大、房舍多、教室大、图书馆大、运动场大、实验楼大,人多、学生多、教职员工多、校园商业网点多等等。一句话,有大校园、有大楼,这里的大楼实际上泛指办学的硬件条件。硬环境,这固然很重要,但这仅是大学的极其表象化的一个特征,是非本质的。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大学的内涵的、本质的特征应有大师。那么大师从何而来?大师是一种大文化、大境界、大气魄,从内部培育、涵养;从外部引进、融入而成。这里所讲的大文化、大境界、大气魄就是泛指的大学精神。其实大学的大,更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体现在招收学生的宽泛性上;也体现在教师的人品、德行、学问和治学成就上,亦所谓“大学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大还体现在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上,体现在讲求、倡导科学、民主、自由、追求上。一句话,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寅恪先生语)。综上所述,大学的大,既是硬性的大,刚性的大,但更是柔性的、软环境的大,理性的大。
当然大学更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是能让每一个走进大学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被洗礼的感觉,不自觉地感受到心灵的升华,从而审示自己的言行,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个人的情操,所以又有把大学比作殿堂、称作学府。
大学,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学生们拜师、求知、交友、圆梦成才的地方;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治学、创新、成就事业的地方。
关于大学的教育管理,常务副校长徐征说,谈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育?教育这是一个泛概念。凡是影响人的身体、心智发展、发育、成长的社会活动都可归之于教育。一般专指,则为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就是规范教育制度,规范教育目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他指出,大学的教育管理是从大学的教育设计开始的。所谓大学的教育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办什么样的大学,或说办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即通常所说的学校的定位;
2、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即我们经常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3、用什么理论体系来培养这样的人才,即如何构建学科与专业;
4、用什么知识、技能来实现人才的专业培养,即课程体系如何建设,实践环节如何安排。
关于大学的定位,常务副校长徐征指出,大学的定位一般应遵循四个原则:
1、反映历史沿革,兼顾未来发展,考虑现实,体现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
2、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3、反映本校特色,切忌与其他院校雷同,特别是切忌与同类院校雷同;
4、能激励师生员工,团结奋进,众志成城。
徐征常务副校长还对大学定位的三个层次和定位中要考虑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定位,徐征常务副校长在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培养模式的概念后指出,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定位既要有一般高等院校的通性(如学制),更应具有本校的鲜明特征。在培养模式的制度设计上,既要把握好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历史的经验说明:德才兼备,品学双优是精品;有德少才、无才,品优学浅是次品;无德无才,品顽学荒是废品;无德有才品残学丰是危险品。
关于学科、专业的定位,徐征常务副校长说,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学科、专业的定位,或说是与学科、专业的建设锁定在一起的。有什么样质量、水平的学科、专业建设,就框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水平。他具体描叙了目前我国本科、高职高专的学科门类、学科、专业情况。指出,要搞好学科和专业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建设规划,依据学校的基本定位,应有什么样的主干学科、什么样的重点专业,什么样的特色学科,什么样的特色专业,什么样的优势学科、什么样的优势专业以及什么样的支撑学科和什么样的支撑专业,从而形成配备合理的学科群或专业群。选择建设什么学科、专业,还应考虑学科、专业是否适应社会需求,是否适应本校条件(师资、人才、资金、区位)等。以便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出适合本校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生命力的一个或几个学科,专业群,切不可全面出击,处处开花。
在阐述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环节安排这一问题中,徐征常务副校长说,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是体现一个学校对一个专业的解读能力与创建水平的,即使同一种专业的课程体系,可能会因不同的学校而构建成不同版本的若干种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不仅比例有差异,学时有长短,学分有多寡,甚至专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组成也大相径庭,那么什么是好的呢?我认为凡能经受社会实践检验,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就是好的。这是要通过反复调整、反复研讨、反复实践、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育管理中最基础也最重要、却又是最易被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者忽略的一块,也是最不容易出成果的一块,因为“拿来主义”已成为节约教育成本的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定位目标,其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安排是不宜照搬、套用的。需要教育管理者们下功夫、花力气,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实践、去优化、去整合。
常务副校长徐征发言结束后,党委书记汪忠武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本次讲座就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方面提出来很好的意见。最近《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关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对指导办学很有帮助,请同志们务必认真学习。办学定位必须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体制、机制上必须创新,希望同志们很好地研究。
(彭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