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董事长黄玉林在第二届江西省民办高校董事长论坛的主题发言
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深切关心民办教育的进步发展,根据我省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在08年实施规范管理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创新发展年”的要求,着力指导帮助民办院校抓内涵、创品牌,全面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综合品质。我校积极贯彻上级指导精神,召开了多次学习研讨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从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三套班子交叉任职,较好的提高了学校工作的综合效能。董事会、校党委、校行政主要领导的交叉任职,初步建立了一种决策民主、监督同步、合力行政的良性机制。党委书记,校长参加董事会,董事长、校长任党委副书记,这样工作起来信息全面透明,意见集中完整,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也富有实效的把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直接参与决策得到更加积极的发挥。由于交流有效、认识一致,学校行政的执行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整个学校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实施“城院之星”培养计划,把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结合起来。民办教育的主体生源依然是低分生、错位生甚至落榜生,但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支撑,同样是家庭的希望和明天,其成才成长的要求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政府的重视。因此,我校不仅立体的、全面的为全体同学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在八个分院实施了“城院之星”的培养计划,为那些学习有余力、发展有潜力的优秀学子提供机会。“城院之星”创设了全新的教学计划,集中了最优秀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培养目标突出一线工作能力,实行淘汰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我校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十分赞成学校一切工作以“育人”为中心的观点,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立人”,“立人”的核心是拥有健全的人格。但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同时把职业能力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对“实践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分别对统招生、自考生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较深入的改革和创新,着力增加了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训份量,同时着眼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强调人才培养与需求对口,技术水平与企业同步,实践教学与生产衔接,加大力度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四、强调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用师准则。“人才强校”是关键,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不可置疑的。但在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一方面必须吸纳一批骨干,这些骨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掌握并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用好一线兼职教师,这样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以致用。我校在机电学院、音乐学院、翻译学院、建筑学院、电子学院已着力聘用部分此类教师骨干。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德国齐名,他们对师资要求非常严格,除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受过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培训外,还要求必须有五年以上职业工作经历。因此,从优秀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中招聘兼职教师成为首选。悉尼职业技术学院设有900多个专业,在校生5.1万人,4500余名教职工中有2500余名兼职教师,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兼职”对人才和机构来说是各取所需,是智力流动,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五、优化专业建设,培育“城市”品牌。城市学院是一块金字招牌,如何让这块招牌成为富有特色的品牌,首先就要从专业建设入手。学校在厅领导的指导下,潜心学习研究,决心以服务城市和城市化进程为目标,突出管理、交通、物流、商务、文化艺术等学科领域,在原46个专业中,甄选出18个重点建设专业,同时提出6个升本办学专业,并紧紧围绕重点建设专业进行设备投资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明晰,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会有积极的成效。
作为一所民办院校,创新抓内涵、特色铸品牌是永远的话题和追求。我们的工作也才刚刚起步,离领导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将传承民办院校的坚韧品质,发扬奉献社会的公益精神,坚守这块阵地,坚持这份事业,争取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00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