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 > 媒体应科 > 正文

【大江网】创新赋能开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局面

【作者: | 发布日期:2022-11-09 | 来源:大江网 | 浏览次数:

(原文链接:https://m.jxnews.com.cn/jx/system/2022/11/02/019832013.s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充分说明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发展的重要性。bet5365最新线路检测发挥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优势,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在思想、制度、管理、教学和实训等方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化制度保障

在创新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方面,学校有着长期的积淀和探索。1999年,学校董事长黄玉林教授创立“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复合知识储备和动手实践能力。历经23年不断完善,“三元育人”办学理念成为全校上下一致的办学价值认同和使命追求。

学校组建以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一流企业管理人员为主的团队,进行长时间调研,从改革顶层设计入手,创新组织体系、优化管理模式、整合校企资源、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出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制定实施“六大工程”,即“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专业集群建设工程”“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第二课堂活动工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六大工程”互为补充,实为一体,以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合力,有力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旨在培育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学校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引导,组织实施175门课程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为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完善配套制度;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创建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化的智慧教学环境;推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实现多元教学评价、全面学习诊断及精准学习服务;汇聚学校、社会优质资源,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因材施教,形成校、院、专业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

对接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校积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全新育人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了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最终形成基于技术逻辑构建培养目标对接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行业技术、学习过程对接企业生产的专业融通、课程融通、教材融通、技术融通、教师融通、实践融通的“三对接,六融通”育人模式。

探索“八共”融合路径

深化产教融合,关键是“融”,重点是做“深”。以“三院协同”办学主流模式为主导,学校将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学院为主导,与产业学院、双创学院相协同,为各学院及专业构建各自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打通教育教学“最后一公里”,突破信息茧房,学校和企业共育共享,让教学一线直面企业一线同频共振,把学校加企业、创新加创业、产业链加创新链、学业导师加行业导师融会贯通,制定实施“八共”政策,即专业共设、方案共制、教材共编、教学共施、师资共培、基地共建、就业共助、成果共享。

创建产业学院

学校从满足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出发,成立了华为鲲鹏产业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用友新道数字财经产业学院、大族激光3D打印产业学院、耐雀无人机产业学院五大产业学院,突出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以共享、互赢的有效行动积聚融合实力。

五大学院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制定了导向鲜明、目标精准的教材,学校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合作企业成为学生重要实习基地,达到了知识基础、能力素质、体验实践育人三层次,实现教研成果转化。产业学院的建设,创造了江西省多个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江西省首个获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的鲲鹏人才培养中心;江西省第一所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的高校。

“双智赋能”催生新业态

专业集群建设,促进教学模块和产业方向紧密连接,多学科、多工种深度融合。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吸纳企业投入近2000万元的设备,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127个,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39门,出版校企合作教材、实训指导手册12本。

通过知识传播、大赛互动、培养孵化三条路径,实现创业知识进课堂、创业方案进大赛、创业实践进社会。目前,学校建成国家级宝石鉴定平台,创建了江西省“三元众创空间”,孵化落地的“双创”项目56个。近三年,获批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

学校逐步形成并建立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专业特色明显的产教融合平台,覆盖所有专业、实施多种特色班、深化产业学院,形成以“高原”“高山”“高峰”“三级跳”梯度式发展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截至2021年,共有29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其中工控帮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案例解析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凌勇 钱昌宇)


编辑:严远磊
审核:凌勇